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在何方? 8月26日上午,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 “高校艺术科研论文报告会”在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我省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学校、区域、领域实际调研,共同探索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出路。报告会由四川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刘海峰老师主持。
刘海峰介绍了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的总体情况、评审方案、评奖结果和参加报告会论文筛选原则等情况。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刘冀教授作为论文评审专家代表讲述了意见,认为本届高校艺术教育论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作者普遍来自教学一线,对教学“爱之深,恨之切”,所研讨问题针对性强。二是论文质量较高。三是结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同时,就现在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需要加强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解决公共艺术类教育中存在的师资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的落实。讲话中,刘冀充分肯定了阿坝师专在场馆设施建设和艺术教育领域中取得成绩。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屈立丰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工会副主席杨熳霞老师分别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问题及对策》、《“大楼”、“大师”与“大业”》、《高校艺术教育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为题,分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应对策略。唐晓勇从解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出发,分析了公共艺术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从对成渝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中,分析了公共艺术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改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曲立丰在报告中认为,综合性大学专业艺术教育生存空间狭小,综合性大学专业艺术师资存在困境,“学”“ 术”融合、学科交叉是解决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杨熳霞则认为高校艺术教育应当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电子科技大学文化教育中心张旭教授作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鉴赏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思考》的报告,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刘芬副教授作《文化生态视野下的本土音乐艺术实践》的报告,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杨荔副教授作《西部地方高校舞蹈教学的困境与突破》的报告,话题围绕公共音乐课程建设、高校传承民族文化、高校舞蹈公共课程建设展开。张旭认为应建设网络平台,运用现代技术资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刘芬结合报告主体所在大学对本土音乐需进行田野调查,分析了高校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杨荔开篇立论,认为西部地方高校在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校顶层设计中,对公共舞蹈课程认识不够,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舞蹈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探寻了可操作的走出困境的路径。
阿坝师专美术系副主任黄洋副教授,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刘能强教授,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颜伟娜老师,他们从探索《特色.创新.融合》的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以《川剧年谱系列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推广初探》为例,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为美术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据了解,本次研讨活动共收到四川省44所高校报送的论文228篇,经过专家分类评选,185篇论文获得相应奖项。其中,一等奖40篇、二等奖58篇、三等奖87篇。获奖论文既有涉及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又有对艺术课程教学中相应问题的思考,也有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背景下,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本次研讨活动的顺利开展,将对推进我省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健康的推动作用。大学是文化艺术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当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
此次论文报告会由我校科技处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