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佟学主任应邀来我校作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14-11-04 点击数:

 

 

 为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创新。11月3日,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执行办公室佟学主任应邀在我校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教师科研与文化创新”的专题讲座。我校部分领导和广大教师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佟学就道出了对震后阿坝师专发展动态的特别关注和倾情厚爱,真切的言语深深地打动着在场听众。他带着将为阿坝师专的发展尽绵薄之力的愿望拉开了此次讲座的序幕。

讲座紧紧围绕“教师科研与文化创新”这一主题,分别从什么是科研、为什么要搞科研、怎样进行科研、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深刻透析了学校的科研现状和文化创新潜力。

   佟学对国内外的科研发展状况作了比较分析,并指出,我国科研项目的审批存在对学校类别、职称等级要求的突出问题,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应该着眼于社会、学校、人才的动态发展需求,在科研课题的立项审批方面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倾斜力度,应播撒科研种子,让真正需要课题的人得到课题,让真正需要提高的人得到提高。他强调,没有科研的教师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教师,没有科研的教育更是苍白无力的教育;缺少文化创新的科研,只能是“新瓶装旧酒”,不能取得有效成绩。因此,他提出,中青年教师最应借科研突破瓶颈,提升自己,得到认可,成为教师科研与文化创新的中流砥柱;要允许“草根科研”的出现,为更多的人创造机会,要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确保科研的质量;科研课题不应千篇一律,要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实用性、创新性。

   “寻师天下,问道古今”,佟学用这句话引出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强调创新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他认为我们应该心怀求教之心,虚心学习。无论是”多彩贵州”和”多情贵州”一字之差的区别,还是《红楼梦》作者是谁的争论,都通过有力的论据向我们证明:只有质疑,才能创新;通过创新,才能进步。

   佟学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独到的科研经验、儒雅的长者风范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报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诙谐幽默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全体老师,大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校副校长马昌威副教授主持了此次讲座并作总结。他代表学校感谢佟主任为我校教师带来的立足点高、针对性强,让人受益匪浅的精彩讲座。相信通过此次讲座能将学校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人物链接:

   佟学,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执行办公室主任。他酷爱诗词,喜爱书法,善于创作,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十分关心教师科研的发展,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科研基金等方面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在教师科研、文化创新和中华传统文化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他先后出版了数十部科研学术著作,发表创作了大量论文、诗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邮编:6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