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7点30 ,李丽英副教授应邀来我校学术报告厅作“和谐人生导师学院公益课程—有效沟通技巧”讲座。基础教育系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活到老,学到老。今年已经65岁的李丽英现在正是中国心理协会专家库专家和谐人生导师学院导师。她曾经有过46年的教龄,当她结束自己的教学生涯时,她回首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硕果累累,但自己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总是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道德问题,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退休后,57岁的她毅然决定参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李丽英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应试教育符合我国国情,在教育中占有绝对优势,而素质教育提出多年却难见成效。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怎样在教育制度不改变的基础之上,老师轻松教,教出好学生,学生轻松学,学出好成绩,这就是“和谐教育”。李丽英引出了她讲座的主题《轻松教与学-有效沟通的技巧》。李丽英虽年近古稀,却依然充满激情,整个讲座过程中,她积极与在场听众互动,请同学上台制造不同情景,并现场指导,她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现场营造轻松的气氛,观众席中不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她表示,在与人沟通的三要素之中,文字的重要性其实只占了7%,而声调占了38%,身体语言却占了55%。这样的一组数据分析给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听众们不小的启发。
李丽英讲,和谐教育的技巧之一就是有效沟通,即把两个人连接在一起,要做到有效沟通首先要学会平等,尊重别人。她现场找来两个同学,并设置场景为两名同学初次见面,在她们“初次见面”沟通的反应中,引导我们怎样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今后我们也会走上讲台当人民教师,因此,学会有效与人沟通至关重要。由此她带给我们有效沟通的要诀。
李丽英认为,声调和语言决定沟通的效果,而不是文字。李教授现场请来一位同学和她做“教研员”和“教研组长”的互动,同样是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和自己帮助别人所用的语言声调不同,所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李丽英认为,在沟通中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效果才最重要。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中,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孩子按照“哄—说教—驯骂—责打—忽略”的方法步骤教育,使孩子倍感孤寂和冷漠。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没有让孩子理解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应该结合每个年龄段幼儿可接受的信息的程度,给幼儿灌输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
李丽英说,说每一句话,先问一问自己,这样说会使孩子增加力量或是减少力量。做每一个行为,先问一问自己,这样会使事情更好还是更坏。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想听到或是不想听到的话。要学会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带给孩子信心。
李丽英现场教授了声调灵活训练的方法。一个懂得沟通的老师能够灵活地改变声调,去适应环境的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让人感到不愉快的声调。讲座近尾声,轻音乐想起,李丽英请大家做冥想。随着柔缓的音乐,同学们激动的心情慢慢沉静下来,也开始认真思考怎样做一个真正会表达爱的人,怎样用爱去感化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