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上午8点,由我校科技处、宣传部主办,资源与环境学院承办、九州地理协会协办,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程武学副教授主讲的《长江上游生态系统退化评估》的学术讲座在树人楼C303举行。我院杨子松院长、江先蓉书记、地理教育专业廖光萍老师、胡尧老师、崔娜娜老师、侯雨乐等老师与大三、大二同学一起聆听了此次讲座。
程教授首先从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态退化讲起,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就必须对长上游区域生态系统现状有全面了解,对生态系统退化的区域进行研究,以便使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更有效地开展。长江上游是中国关键生态区域和整个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着它在长江流域以及全国有着不可忽视的生态战略地位。同时,长江上游也是中国主要的生态脆弱区,是“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攻坚地段。开展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地、农田、湿地)退化威胁评价研究工作,并深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从而为长江上游关键生态系统功能评估与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采用RS、GIS等技术,设计了“压力-状态-退化-响应”(PSDR)评价理论框架和模式,开展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地、农田、湿地)退化威胁评价工作,研究表明长江上游地区森林、草地、农田、湿地退化威胁比较严重,森林退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包括:重庆永川区,重庆开县,重庆奉节县,四川会理县以及四川盐源县;草地退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包括云南会泽、云南东川、四川广元、四川青川以及重庆奉节;农田退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四川仁寿、四川内江、四川巴中、四川渠县以及重庆铜梁;湿地退化威胁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四川遂宁市、四川渠县、四川乐山市、四川南部县以及重庆合川市。并分别对长江上游不同生态系统威胁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各种自然因素连锁反应造成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弱化;人类经济活动对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直接的破坏或毁灭;不合理的政策导向或缺陷是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潜在威胁。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因素(经济活动)和政策因素共同构成了长江上游生态系统退化威胁。自然因素促使生态系统缓慢连锁变化,人为因素加剧生态系统退化及破坏,政策因素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潜在诱因,而人为因素又促使自然环境恶化升级、扩张,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体系。
程教授最后在结语中特别提出了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1)合理综合整体规划,不同类型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对策不一。科学合理的确定长江上游地区自然恢复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和分布。(2)长江上游生态系统地质环境特殊,破坏部分是因为特殊的地质环境等自然灾害造成,因此应该在特殊地质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3)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长江上游资源丰富,部分地区经济落后,开发现有资源不失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措施,但是在开发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次讲座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学术生活,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地理学,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和眼界,并加深了同学们对保护上江上游生态环境得紧迫性意识。我们收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