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莉副教授关于“中国养生VS西方竞技——古代东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学术讲座

作者: 时间:2022-06-10 点击数:

【本网讯】2022年6月9日上午11点,四川省社科联.教育厅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人员、成都体育学院副教授崔莉在体育与健康学院开展教师座谈会,体育学院龙正印院长、李建辉副院长、科研秘书万德权教授、付文灿副教授,王玉霞、都慧慧、程钦东、税雅兰等老师参加了座谈会,崔莉副教授做了关于研究基地课题申报与管理等相关问题的讲解: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简介,基地项目申报的时间节点,基地项目申报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符合指南,建议关注重点研究领域:体育史与体育文化,体育文博、体育基本理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前期研究成果的注重,项目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活页应该注重的问题,活页题目,泄密问题,了解结项要求,提前进行课题准备工作和前期研究,结项要求:建议有先期研究积累进行项目申报,便于在一年中有成果发表,基地拟进行改革,欢迎和高校进行研究合作等,在座谈会中,崔莉副教授回答了老师们关注的问题。

IMG_256

2022年6月9日下午2点20,崔莉副教授在B102教室做了“中国养生VS西方竞技——古代东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学术讲座,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座聆听,从这次讲座中我们了解到中国养生VS西方竞技——古代东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对体育文化结构、古代体育文化起源、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等做了深入分析: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性格差异的东西方民族性格选择了不同的体育运动方式,不同的上层建筑决定了体育类型的取舍,东西方体育的理论基础不尽相同,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中国古代既有制度严密的竞技,也有大规模的全民体育狂欢,且历经数千年从未中断,不少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相扑、武术、导引、龙舟、围棋等还传播至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华民族也曾拥有过自己的灿烂体育文化。中华民族先辈留下了丰厚文化遗产与资源,中华传统体育不仅仅是供今人欣赏和缅怀的化石,更应是一种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健康与娱乐的活体文化。中华民族的祖先从史前时代起便不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竞技运动和娱乐活动的形式,它们是中国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体育同西方以及其它东方国家体育在内容上的相通之处等。讲座结束后,崔莉副教授还给同学们解答了关于论文、考研等方面的问题。

IMG_256

崔莉副教授简介: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史,体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与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两项国家重大招标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6项,作为课题副组长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作为副主编,主要编写人员参与出版教材5部,专著4部。发表论文10余篇。

供稿:万德权

编审:龙正印

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邮编:6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