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四十周年校庆•赵曦教授学术报告会

作者: 时间:2018-10-20 点击数:

    为欢庆我校建校四十周年,10月19日下午2:30,我院优秀校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赵曦教授重返母校,于树人楼C101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多级价值及民族意义》专题讲座。2018级汉语言文学3班、2017级汉语言文学藏本班学生参加此次讲座。文学院副院长谭文旗教授主持报告会。

    全体参会师生在讲座开始前对赵曦教授表示了热烈欢迎,谭院长简要介绍了赵曦教授并鼓励我院学子要积极学习其严谨治学的精神。赵曦教授分别从非遗文化、过去的歌、国家保护、反思人类四个板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多级价值及民族意义”进行讲解。围绕“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都江堰、长城等人类文化遗产为实例,阐明自己的见解,总结出相关概念。

    在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基础的了解后,赵曦教授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讲解内容进行深层剖析,并重点阐述其中的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活态性特点。随后,赵曦教授从同学们最熟悉的四川地区为出发点,以川剧为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川剧的特点,介绍川剧中所体现出的地域性等特征,使得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高涨。紧接着赵教授对金沙遗址、三星堆和藏羌文化、国粹京剧进行对比,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特点的差别。最后,赵曦教授高度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现状,呼吁同学们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此次讲座,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提升了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邮编:6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