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舞蹈研究团队

作者: 时间:2022-05-10 点击数:

一、团队简介

本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专家1人。

团队立足阿坝,根植藏羌回汉等多民族及其多元舞蹈文化,面向民族边远地区,服务地方文化教育。藏羌彝舞蹈研究团队教师耳濡目染各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积极投身参与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整理、保护、挖掘、传扬,形成了丰厚的多元民族舞蹈文化底蕴,有义务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服务。

二、科研平台

本团队现有的科研平台包括:《羌族萨朗》第二批全国高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省级音乐舞蹈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舞台剧创作研究基地、四川省藏羌戏剧创作研究基地、藏羌舞蹈艺术研究所。拥有8千平米设施设备齐全的水墨桃源大剧院(容纳观众960余人)1座、音乐厅(容纳观众400余人)1间、音乐沙龙1间、多媒体教室5间、舞蹈实训室8间,专业设施设备完善,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团队成员

序号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专业

研究方向

1

徐兵

教授

舞蹈学

舞蹈文化

2

刘毓秀

副研究员

音乐舞蹈教育

舞蹈创作

3

马琳

副教授

舞蹈编导

舞蹈教育

4

马俊杰

讲师

舞蹈表演

舞蹈创作

5

巴斯基

讲师

舞蹈编导

舞蹈创作

6

王明权

讲师

舞蹈编导

舞蹈教育

7

肖雨

讲师

舞蹈编导

舞蹈教育

8

林角嵘

助教

舞蹈表演

舞蹈教育

9

安雪蕊

助教

舞蹈编导

舞蹈教育

10

四郎仁青

助教

舞蹈表演

舞蹈教育

11

杨吉加

助教

舞蹈表演

舞蹈创作

12

唐东杰波

助教

舞蹈表演

舞蹈创作

四、研究方向:

1、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2、舞蹈艺术创作

五、代表性项目与成果。

代表性研究项目:

[1]阿坝州2017年社科资金项目《“四土锅庄”文化功能研究》(项目编号ABKT2017015),已结题;[2]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度课题《“巴绒”外部形态与文化特征研究》(课题编号18SB0007),已结题;[3]2016年四川省阿坝州社科联社会科学事业专项资金项目《嘉绒藏族“四土锅庄”美学内涵研究》,编号ABK006,已结题;[4]2010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四川彝族舞蹈》,编号10SB084,已结题;[5]阿坝州2018年度社会科学事业专项资金项目《“藏彝走廊”舞蹈文化比较研究》编号ABKT2018057,已结题。

代表性成果:

[1]《突破传统束缚,实现舞蹈创新》《文艺争鸣》(CSSCI20171期;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52《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73期收录;[2]《羌族舞蹈艺术形成发展探析》《黑龙江民族丛刊》(CSSCI扩展版) 20166期;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D5《民族问题研究》20174期收录;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52《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74期收录;[3]《论舞蹈类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精神》《当代电视》(CSSCI扩展版)20167期;[4]《“四土锅庄”文化功能阐释》《四川戏剧》(中文核心) 201711期;成果入选《阿坝论坛》2018年第1-2期,并收录《阿坝州2017社科成果选编》;[5]《嘉绒藏族舞蹈在高校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1期;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52《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63期收录;[6]《嘉绒藏族“四土锅庄”美学内涵研究》《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期;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52《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81期收录;成果入选《阿坝论坛》2017年第1-2期,并收录《阿坝州2016社科成果选编》;[7]《白马藏族传统舞蹈文化抢救与保护问题研究》《大舞台》201610期;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52《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76期收录;[8]《旅游文化导向下九寨沟白马藏族舞蹈文化新读》《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5期;成果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J52《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71期收录。

舞蹈艺术创作:

12006年羌族女子群舞《云朵上的那啧啧》参加中央电视台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荣获一等奖;

22010年四川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比赛,团队集体创作羌族组舞《羌人谷》,荣获舞蹈组表演一等奖;

32011年羌族群舞《星火》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荣获专业组二等奖;

420143月我校原创大型羌族诗画乐舞《云朵•萨朗姐》第三幕《羌家乐》参加CCTV3《舞蹈世界》栏目组2014年第三期节目的录制;

520147月羌族男子群舞《热瓦麻龙》参加四川省文联举办首届青年舞蹈比赛,荣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舞蹈创作二等奖、舞蹈表演二等奖;

620147月藏族女子群舞《花湖•卓玛》参加四川省文联举办首届青年舞蹈比赛,荣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舞蹈表演一等奖、舞蹈创作二等奖

720148月羌族男子群舞《热瓦麻龙》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荣获舞蹈专业组一等奖;

82015年参与创作歌舞剧《云朵·萨朗姐》创作,荣获四川省文化厅主办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剧目类剧目奖;

9201610月藏族男子群舞《吉祥》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创本杯”2016全国广场舞大赛,荣获一等奖;

1020178月藏族男子群舞《林卡作巴》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荣获舞蹈普通组一等奖;

1120178月藏族男子群舞《博巴森根》参加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荣获舞蹈专业组一等奖;

122018年创作藏族女子群舞《魂归故里·辫子情》,参加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荣获二等奖;

132019年创作藏族群舞《梦萦·阿拉姜色》入围四川省文化厅主办2019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决赛;

142017年指导学生创作藏族舞蹈《吉祥》参加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的中国教育频道《传承的力量》拍摄,节目于2017年国庆期间播出;

152021年,马俊杰、四郎仁青、安雪蕊三位老师合作创作藏族舞蹈作品《永远的脚步》,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16)唐东杰波和周雪莲两位老师创作藏族舞蹈作品《致富路上》参加2021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赛,荣获创作三等奖。

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邮编:6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