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阿师校友、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周俊勋教授应邀在我院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汉字中的中国文化”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中文系张晓英博士主持。科技处处长吴天德编审、学报编辑部张宗福教授及中文系、基教系等部分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周教授首先表达了对母校阿坝师专升格为阿坝师院的祝贺,并对阿坝师院的未来许下美好的祝愿。随后,周教授主要从“文字概说”、“汉字与认知心理”、“汉字与衣食住行”和“尊重历史文化事实”四个方面向在场师生解读了汉字的魅力以及汉字蕴含的中国文化。
汉字的起源是多元化的,不同时代的汉字有不同的字体和载体。周教授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苏美尔文字、古埃兰文字、中国甲骨文等古老文字,让大家对文字有了初步的认知。接着,他着重讲解了汉字与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他列举“美”和“每”两个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让在场师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了其深邃的内涵。周教授讲到,从汉字中我们还能看出中华民族的哲理观和道德观,如“教”字的造字本意是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做算术,体现了早期教育的道理和特色。讲座中,周教授向我们缓缓道来汉字与我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联系,让在场师生对汉字有了直接全面的了解,明白了汉字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讲座最后,周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要辩证地看待汉字的解释,抱有一种怀疑态度,而不是一味的相信。
本次讲座让在场师生了解了汉字与中国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也让大家对汉字和中国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周教授将图片分析穿插整场讲座之中,让复杂繁琐的文字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他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独到的见解使在座师生们受益匪浅。
